按:
日前曾為文:2008薄酒萊又更退潮
發表對薄酒萊新酒在台灣大退潮的觀察,
文末也提出薄酒萊產區未來何去何從的憂慮,
當然薄酒萊新酒可能在其它新興國家的需求上方興未艾也說不定,
但是這個產區的確要思考未來的走向,
是否策略上能夠有所調整,
以該產區一般紅酒的品質提升來進行轉型。
剛巧,在網路搜讀葡萄酒相關資訊時,
看到了明報的這篇報導,
也許薄酒萊的第二春可以朝此方向發展。
以下是報導的內容:
【明報專訊】有時人如葡萄,如果我是Gammy,也可能會感慨命運弄人。為何別的葡萄品種,釀成酒後也風風光光浸在昂貴的橡木桶,入瓶後可以延續數十年的壽命,年老的時候還可能放到拍賣會去,接受富豪競投和鎂光燈的讚美。生在Beaujolais的Gammy,釀成輕柔、清新、果味、簡單的紅酒卻不可延年續命,而要稱為Beaujolais Nouveau的新酒,還得在9月收採後釀製,趕緊在11月第三個星期四全球同步登場。
延遲收採 酒體豐厚
我認識一個釀酒師Bruno Bererd,他自小在Beaujolais長大,接掌父親開創的Domaine de la Madone,卻沒怨天尤人,深信命運是對手永不低頭。他剛帶來2008年新釀成的Beaujolais-Villages Nouveau,如果你期待的是一種派對式輕盈簡單的紅酒,將會大失所望。濃郁的櫻桃、紅桑的果味,甚至散發一種焦糖的香味,酒體濃厚而複雜,大概Beaujolais Nouveau自1951年問世以來,身形從未如此豐滿過。
一般的Beaujolais,也以一種二氧化碳浸皮法(Carbonic Maceration)釀造,令葡萄皮釋出更多色素,卻保留粗澀的單寧,令Beaujolais紅酒保持輕盈身段。但是Madone酒莊摒棄了這種方法, 將葡萄推遲2至3星期才收採,等待葡萄更成熟時,採用布根地式的破皮釀造方式,讓葡萄釋出單寧,增加酒體的豐厚度。
名酒評家 「觀望」酒莊
如果你喜歡這一瓶Beaujolais Nouveau的話,相信這家酒莊的其他作品會教你更感動。一瓶Cuvee Futs Chene 2005,曾於橡木桶中蘊藏,幼細的質感確帶着幾分布根地Pinot Noir葡萄酒的影子。而Cuvee Jean Baptiste 2005,採用非常低產量的方式種植葡萄,酒體濃密複雜得像波爾多的Cabernet Franc葡萄。
翻查歷史,在1394年時,菲利普公爵為了改善布根地酒的品質,頒令禁止布根地栽種Gammy葡萄,因此所有Gammy都被趕到布根地以南的Beaujolais來,如果喝到這一瓶Gammy,不知公爵會否改變初衷?
若然當年的Bruno安分守己,單憑印上Beaujolais的招紙,也足以賣個滿堂紅,但他偏不向命運低頭,甚至酒評家Robert Parker,也說要「觀望」這家酒莊。
現在一些當地的酒莊,也開始仿效Madone的方式釀酒,假以時日,Beaujolais在字典上的註解,將有新的詮釋了,薄酒從此不再來了。
產品提供﹕Cottage Vineyards(2395 1293)
文、圖﹕蔡洛堅(jordanchoy@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