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中,過去號稱「文化城」。

台中,「過去號稱」文化城。

這個「稱號」,顯然早已成為「過去」。而且,已過去了逾半個世紀。

以葡萄酒而言,也許還容許頂級極品半個世紀的蟄伏,但以一個城市而言,能否耐得住半世紀的寂寞?

最近,台中開了一間以文化為主題的葡萄酒專賣店,名喚「玻雅客酒窖」。這個命名,除了來自法國波爾多知名的產酒村Pauillac的譯音之外,也取「玻璃美酒  靜待雅客」的弦外之音。

在玻雅客的官方部落格中,有以下的一段文字:

1917年,除了開設大安醫院之外,26歲的蔣渭水,還開了一家名叫「春風得意樓」的酒樓,同時並經營「甘泉老紅酒」的生意。

後來,為了「助長台灣文化之發達」、「謀台灣文化之向上」,蔣渭水走上了革命運動的道路。

2006年,蔣渭水高速公路正式通車,這年,台中一群和蔣渭水有同樣想法的人,也創立了玻雅客酒窖。

一間小店,卻以吸引文化雅客為導向,志向可謂不小。

門口一張長書桌,由內延伸到落地玻璃窗外面來,是紅酒與書冊的對話。

店中央一座軟木塞島,站著一支支來自不同家鄉的瓶酒,好像正爭鳴搶答著自己所來自的那片土地的故事。那上方,有一盞葡萄吊燈,默默地為這些搶鏡頭的角色們打光。

店主人悉心蒐羅來的各式擺飾,散置店內每個角落,它們大都屬於具有年代美感的生活雜貨,正如每一瓶葡萄酒身上亦烙了年份的印記。其中,有站成一排的古早冰桶,懷中都抱著一瓶美酒,重新擁緊他們失散多年的舊戀人。

至於藝術品,那自然是要有的。楊啟東、蔣瑞坑、王守英、朱銘、謝里法、林良材、黃秋月….,正如如葡萄酒一般,風格各異,就姑且統稱為開幕藝展吧。

二樓的品酒室,大片玻璃所框出的窗景,是陽光在茄苳樹葉上,染出或深或淺的顏色層次。有時在午後,有一名中年詩人,會在窗下攤開他的稿紙。

到了天色暗下來,燈點亮起來,常常品酒室也熱鬧了起來。相約到來的賓客,在美食美酒的加溫下,話不免開始比平常多了些。大凡世間的任何話匣子,即使有鎖,用葡萄酒也都可以開啟的。

像是最近的一個話題:首都南遷,其實台中人早已深思熟慮多年,遷都升格同步俱進,救贖台北也成全台中。一位台中人說,讓我們向台北人舉杯吧,多喝幾杯葡萄美酒,台北人也會悟出遷都台中不無道理。

就是這樣,滔滔的論壇與源源的創意,維繫著這個城市仍擁有鮮明的性格和不竭的活力。

開了紅酒店的老前輩蔣渭水說:謀文化之向上;一個有文化的城市,怎麼可以缺一間有文化的葡萄酒酒窖,這就是玻雅客存在的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auillactw 的頭像
    pauillactw

    Pauillac玻雅客酒窖.玻璃美酒靜待雅客.台中城市飲者葡萄酒聯盟

    pauillac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