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繼「尋找心方向」之後,另外一部讓葡萄酒飲者極感興趣的電影「Bottle Shock」,已經在美國正式上映了。

特別的是,這部片是由30年前的葡萄酒重大歷史事件1976年「巴黎評判」(Judgement of Paris)為背景,架構出一個加州小酒莊及巴黎小葡萄酒吧間的人物故事,在平常(但觀眾愛看的)愛情、親情的情節中,竟然演變成締造歷史的重要參與者之一。

對於這個歷史事件有興趣的飲者們,可以參考時報出版社的「1976巴黎品酒會」這本書,也可以參考 陳匡民 小姐所寫的三篇格文:

倫敦 巴黎 舊金山 I

倫敦 巴黎 山 II

倫敦 巴黎 山III

我覺得這部片可能會葡萄酒市場造成一波影響,正如神之雫漫畫一樣,可以發揮可觀的行銷效應(如果神之雫偶像劇或電影開拍效益會更大)。

諷刺的是,30年前的事件不但改變成世界的葡萄酒版圖,也鼓舞了以美國為首的所謂新世界釀酒工業,不過近年來美國這個龍頭老大的地位頗有「虛位元首」的味道,更多的新興國家自此踏上的舞台,不僅粉墨登場,還各領風騷。美國(特別是加州)葡萄酒,不是走出舊大陸後獨占鼇頭的唯一選擇,反而是加州對波爾多、勃根地的勝出,讓世人的視野頓然開闊,更願意嚐新品異,除了法國之外,也除了加州之外。今年中「新世界葡萄酒之父羅伯.蒙大維」的辭世,好似也是一個時代階段性告終的象徵,至於下一個階段的主角、下一個時代的故事是什麼,只有天知道。

不過,美國(特別是加州)除了葡萄酒之外,還擁有一個強項,那就是以電影工業為首的文化行銷力量,這是絕對不可小覷的。

當葡萄酒已成為世界共通的文化語言之一,當越來越多的人對葡萄酒逐漸累積喜好的此時,一部電影的影響力可能有多大?就像「尋找心方向」可以改變美國人對葡萄酒和葡萄品種的偏好程度一樣,最新的這部電影可以帶來什麼的消費效應,值得慢慢觀察。

凡是擁有一定葡萄酒常識的飲者,大略都聽過這個故事,必定會有很多人都樂見它搬上螢幕和討論它的藝術表現。不要忘了這是發生在30年前的故事,故事透過行銷,可以化做市場資訊,進而達到某些效應的發生。我想,美國人不僅僅是想要這個故事讓人津津樂道而已。

以下是「Bottle Shock」的預告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auillactw 的頭像
    pauillactw

    Pauillac玻雅客酒窖.玻璃美酒靜待雅客.台中城市飲者葡萄酒聯盟

    pauillac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