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想釀酒者有兩種觀念:

一種是視葡萄是一種等待加工的農產品,葡萄是一種原料,它從栽培到加工的過程,應該表現科技和工藝的精神,目的是釀成表現出釀酒人意志的成品,而釀酒人意志或多或少都考慮了消費者意願。

一種是視葡葡是一種等待加工的農產品,葡葡是一方鏡面,它在適當的光線和角度下,應該精微地映照出一個地區、一群人、一個傳統的傾向,加工的目的是要顯像出這是什麼農產,何天、何地、何人所產?

在全球的葡萄酒產區中,無論是「新世界產酒國」、「舊世界產酒國」;或某一產區中的傳統派、改革派、激進派等等釀酒手法和觀念的差異,事實上,不管他們口頭上宣嚷的、手上搖旗的為何,以上兩種觀念都有吧,我想。只是所佔的比重和所注目的視線有所差異而已吧。

 


以下是玻雅客酒窖在「科技人文雜誌」6月號,新開闢的<城市飲者葡萄酒講座>專欄中的文章:


 



新舊世界大戰?



作者:葉智中

 


    前陣子,看到兩家大型通路系統,針對出產葡萄酒的新世界、舊世界產區優劣,在媒體上隔空叫陣,煙硝味濃烈得早已超過了較勁的程度,一場「世界大戰」儼然即將開打!


    話說A商的行銷主管分析,目前國內葡萄酒進口量,舊世界的法國還是大宗,佔了近五成,但新世界各國亦達近四成,其成長率十分可觀。尤其,門檻低、品味多元符合每一個人的需求,價格更是歐洲等「舊世界」的葡萄酒市場所懼怕的因素,他們今年計劃引進6大國、165款、共14萬瓶的新世界葡萄酒。


但是B商的公關主管則不甘示弱地將新世界葡萄酒,比喻成沒有文化,不用大腦的棒棒糖,他還說:「如果一瓶葡萄酒只剩下品種的名稱,這瓶酒已經失去大地賜與的生命,只剩下人工調製的風味而已。所以一般懂酒的品酒人士都是採買舊世界葡萄酒,如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等主要產區。」


新世界、舊世界各有擁護者,這本來就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如果葡萄酒飲者也跟著掉入新派、舊派之爭,那就太不值得了。新世界和舊世界真得有差別嗎?如果有,差別很大嗎?新世界真的新嗎?舊世界真的守舊嗎?


引爆這一場新舊世界大戰話題的導火線,正是30年前一個葡萄酒界大家耳熟能詳的「巴黎的判決」事件,整整32年前的1976524,一位英國酒商在巴黎舉辦一場矇瓶試飲會,十餘支默默無名的加州葡萄酒被拿來和波爾多與布根地的知名酒莊的酒款評比,結果獲得第一和前面名次的,竟然多是加州酒,而非事前認為贏定了的法國酒。


知名的酒評家羅伯.帕克 (Robert Parker)說,它摧毀了法國在葡萄酒領域神秘的至高地位。而唯一在場的媒體《時代》(Time)雜誌的記者喬治.泰伯(George Taber)則說,那次品酒會所引發的結果,就是使全世界各地的葡萄酒出產商意識到:「嘿,如果加州能釀出比法國好的葡萄酒,我們在澳洲和義大利或許也能做到。」在葡萄酒產業中,這幾乎可被稱為一次革命性的劇變(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詳閱喬治.泰伯的著作、由時報翻譯出版的《1976巴黎品酒會》一書)。


其實,這個事件還有個更具戲劇化的續集,那就是在30年後的2006年,雙方又再度評比了一次,結果呢?依然還是由加州酒勝出!事實上我認為這第二次的品評孰勝孰敗並不重要,因為這30年來對美國以及其他所謂的新世界產區如智利、阿根廷、南非、紐西蘭、澳洲等國而言,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市場上穩穩地立足,已是無庸置疑的事實。


更有意思的是,這個事件所透顯的另層意義,其實是新、舊世界「差異不大」!加州釀的好酒,無論在初釀成前幾年的口感和長期熟陳的潛力,都不遜法國名莊作品;但如果就此說加州好酒勝過法國好酒,也太過武斷了。再說,新舊世界無論哪個產國,釀製出來的大多數酒款,都不是要讓你熟陳30年後再品嚐的頂尖好酒,而這些正是前述A商、B商所主要進口的一般品項,在那裡爭論新、舊誰好根本沒什麼意義。


但是像B商口中所說的新世界葡萄酒失去大地的生命,講得好像新世界的葡萄不是長在土裡而是從溫室水耕出來的一般,也誇張了點;不過新世界產區在法規上的寬鬆,是不是就能釀出多元化口感的美酒,這倒不一定。至於舊世界,我們一直拿標竿的法國來一概而論也太過粗略了,法國是在一九三五年才建立以法定產區(AOC)為核心,規範品種、種植方法、單位面積產量、釀造方法等的制度,以盡量反映出自然風土(Terroir)的原味。這套概念西班牙、義大利等國更是直到六、七零年代才仿傚建立的,整個歐陸各葡萄酒產國之間,也存在著頗大的差異。


如果一定要分成兩個世界,大概可以這麼說,葡萄酒的釀酒觀念被分成「風土VS風格」及「傳統智慧VS農業科技」兩大分野。所謂的舊世界,可能是以崇尚地區差異,追求做出可以表達出土地自然風味的葡萄酒,而且傾向可以保留多一些釀酒的傳統智慧,包含耕作和釀製過程中一個產區千百年來所沿襲下來的各種模式。至於新世界葡萄酒,則可能是崇尚弭平地區和年份等差異,追求找出符合消費者口感的風格,以及對於科技方法較為仰賴的釀酒模式。


其實每一種出自非工業生產的葡萄酒,無論新、舊世界,都是上述風土、風格,傳統智慧、農業科技的綜合運用,只是向哪一邊傾斜多一些的差別而已。就算是舊世界,也絕不是食古不化的守舊派,以法國而言,像香檳的生產就是完全追求風格重於風土的酒款;再說傳統智慧本來就是前人的農業科技,法國在釀酒科技史上不斷追求進步,才能使法國建立世界各產國競相模仿、引進法式釀酒方法和觀念的獨步地位。崇尚產區風土特色,本來就是另一種風格的堅持,而法規制度的修改的確需要緩步和審慎的過程,否則長期累積下來的釀酒文化很可能會一夕散失無蹤。


我們前面所提到的「巴黎的判決」事件,使得加州躋身世界一流產區的行列,顯示好酒是禁得起專家評比和時間考驗的。使得加州葡萄酒復興起來的一位關鍵人物,是羅伯.蒙大維Robert Mondavi先生。這位「美國葡萄酒教父」,甚至被稱為「新世界葡萄酒之父」,最近(516)甫走完他傳奇的一生。而他生前(2004年底)已經把他一手創建的葡萄酒霸業的股權讓售出去,宣告一個葡萄酒王朝的正式告終,也是一個時代的結束。


13.6億美元收購Robert Mondavi酒莊的,是世界最大的葡萄酒公司美國星座 (Constellation)集團,除擁有眾多的葡萄酒品牌外,它旗下還有Corona(科羅娜)等啤酒、伏特加、威士忌品牌。星座公司成功的秘訣在於對新世界(美國、澳洲、紐西蘭、智利等)的葡萄酒巨頭的大力併購,例如它於2003年即收購了澳洲的葡萄酒龍頭哈代公司(BRL Hardy)。


其實,好酒是沒有新、舊世界大戰的,但未來可能有崇尚文化基因多元化的釀酒工藝,和追求絕對大眾化口感、大量生產的釀酒工業之間的戰爭,希望喝葡萄酒像喝可樂一樣我們只有可口和百事兩種可以選擇的日子不要到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auillactw 的頭像
    pauillactw

    Pauillac玻雅客酒窖.玻璃美酒靜待雅客.台中城市飲者葡萄酒聯盟

    pauillac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