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前往某大型法商量販店參加薄酒萊解禁開瓶活動,
已經明顯感覺到薄酒萊在台灣的退燒真的如潮汐般快。
曾在部落格有為文報導現場情況:
今年再度前往同一地點觀察,台中這個城市對於薄酒萊更加冷漠,
這個賣場已是中部最大的了,可是來參加的人卻更加稀微。
去年估計,現場人數連同工作人員約有五十人,
今年卻又更少了些,場面委實不堪。
今年該集團販售的薄酒萊,品項也少只有三款,
加上其他進口商的兩款限量供應,
在現場擺個小檯子陳列,數量及場面都縮水了許多。
全系列試喝沒有了(只開了兩款);
但多了伏特加調的雞尾酒(不是有點怪怪的嗎?);
酒款解說是臨時找位工作人員(事前還聽到在互相推辭),
上場照本宣科看稿唸了一下DM文字;
倒數儀式省略了;
去年的SHOW GIRL辣妹端酒也沒有了;
老外(法國人?)也沒出現;
連請店長主持開瓶竟突然發現店長也不在場;
12點半多,客人多走光了,
銷售量估計約20瓶左右(那個檯子感覺還是滿的),
工作人員開始收拾現場,並且多塞幾口剩下的食物,
整個活動的結論就是兩個字:「草草」!
草草上場也草草收場。
另外有篇格文提到:
亦可供大家印證參考。
以上這些實況報導,沒有任何苛責和嘲諷的意思,
只是藉由薄酒萊的風潮作現象觀察,
可以得到一些領略:
1.首先反省自己。去年玻雅客自己也賣薄酒萊,看到那時的現場情況就覺不妙,當時就有「薄酒萊退潮了」的結論。果然,在預購結束解禁日之後的一週,即幾乎沒有人洽詢這項商品,多訂的幾箱備貨之後花了好大功夫才消化掉。今年我的進口商決定終止進口,以台灣藝術家作品為酒標的限量薄酒來傳為絕響,雖然可惜,但換個角度想如果今年也有進,恐怕對我們也是一大艱難挑戰吧。以下是去年的文章:
2.或許,以一個賣場的淩晨活動盛況與否來研判一項商品可能有點武斷,不過由其他通路這兩年對於薄酒萊促銷的冷處理,以及開發其他焦點(如改主打秋季葡萄酒節)等策略的現象來看,結論應該離事實不遠了。雖然我知道,在台中這個城市還有隨後幾天有數場歡慶薄酒萊的相關活動要舉辦,我也相信在台北城會比台中熱衷熱鬧不少,但整體而言退潮應無庸置疑了。
3.過去,很多人以薄酒萊的成功,來做為現代市場行銷學的典範案例之一,如今退潮要如何以理論來解釋這個現象?薄酒萊的搶鮮、歡慶這兩項主要元素,在台灣這個社會沒有紥根、有其他替代品時,消長是如此迅速。如同一首歌詞所說:「我的愛如潮水,愛如潮水把我向你推」,如今愛如潮水把我向外推!去年曾遇到一位飲者宣稱「反薄酒萊運動」者,薄酒萊真的不必反,它自動消失的速度超乎你想像。
4.我不知今年向來是全世界薄酒萊第一進口國日本的銷售狀況如何?我也不知道新興市場(如中國)是否有重演先前台灣的薄酒萊瘋的現象出現?假設薄酒萊的退潮是全球性的,那麼薄酒萊產區這數十年來成形的產業生態,未來將何去何從?這篇文章自始至尾都以薄酒萊簡稱我們的主題商品,其實正確地說應該是「薄酒萊新酒」、「以新酒為核心的薄酒萊產區釀酒產業」,未來會產生什麼樣的演變,沒有人知道。也許非新酒的嘉美紅葡萄酒或粉紅酒,說不定會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附記:
今天凌晨參加活動時,倒是發現了一瓶以嘉美葡萄釀製的紅酒:
Gamay Touraine 2005
特別的是來自盧瓦爾河大區中少數亦出產嘉美的Touraine產區AOC酒。
將於明天晚上,與一些飲者騎士共享義大利麵時,
和一支香頌薄酒萊新酒、一支波爾多白酒、一支Jura粉紅酒、一支「陳年」(2007)新酒等同列,
一齊來試試滋味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