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723葡萄酒搜讀
搜讀劄記:
好久沒有搜讀了,由於自己的大量搜尋和閱覽葡萄酒文章,也把「葡萄酒搜讀」類的文章搞得龐大複雜了,我現在檢討起來,反而並不利飲者、雅客們閱讀。
往後搜讀,會簡單化和議題化,如此也減低自己發表的壓力。
這番選擇了一個主題:葡萄酒投資!
以前被問起這個話題,我總是提不起勁來談,常是有答等於沒答。
這次的兩篇報導,一來自中國,一則來自香港,內容都是樂觀的。
我不知道您的看法如何?
不過,我想:
有人看到了機會,因為中國等新興市場對葡萄酒的需求正殷,葡萄酒的多頭市場絕對方興未艾!
有人看到了危機,因為新興市場意即不穩定市場,葡萄酒的發展竟佔頗大比例於新興市場,何時逆變難以預料!
去年以來海外投資者對股票和地產的投資興趣減弱,但對非傳統項目的投資熱情急劇上升,其中投資於紅酒的資金規模正在上升。專業人士指出,經濟低迷常常伴隨著投資不旺,但信貸危機不會讓所謂的「興趣投資」——包括對紅酒、藝術品、收藏品的投資受到損害。
紅酒投資量價齊升
2007年倫敦國際葡萄酒交易所(Liv-ex)指數上漲了超過40%,而2006年該指數的漲幅是13%。這表明了收藏紅酒的趨勢在上升,紅酒拍賣活動有廣闊的市場。芝加哥Hart Davis Hart Wine公司副會長Michael Davis表示:「紅酒拍賣市場越來越具有全球化特點,在世界各地出現了大批的葡萄酒收藏者。未來的波爾多酒價將會猛漲,最近二三十年來的優質葡萄酒已經有了巨大的市場,並且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還將擴大。」
數據顯示,2007年上半年,34000多批價值9000萬美元的精品葡萄酒和古董葡萄酒被拍賣,全球共舉行了近30場拍賣會。2007年下半年,由於變化異常的金融市場,大部分投資者對金融投資失去信心。然而世界範圍的精品和古董葡萄酒的拍賣卻比2006年上升了25%,創下了3.1億美元的拍賣額,拍賣平均價格也增長到每批1000萬美元。美元匯率的下跌使美國占主導地位的競標吸引了很多外國買家,這也加劇了競爭。
類似股票市場,紅酒市場也有其「藍籌股」。出自波爾多地區頂尖酒莊(城堡)的紅酒,被視為安全、良好的投資。這可追溯到19世紀的官方分級制度,依據美譽度和交易價格,為這些酒莊排列等級,最頂尖的30座或40座酒莊被視為最佳投資對象。
除波爾多紅酒外,香檳也是覬覦昂貴消費者腰包投資人的上選。產自波爾多的甜白葡萄酒Sauternes,餐桌上常與鵝肝相伴,則是另一種投資選擇。 次貸危機影響有限
紅酒投資基金負責人,擁有3500萬英鎊投資款的安德魯·德拉·薩表示:「越來越多的人把紅酒看成是一種資產。人們發現紅酒與證券關聯較小,同時還有基金經理幫助他們獲取收益。」他表示,經濟低迷更能讓人們發現替代型資產的靈活性和抗風險能力。
雖然分析人士認為,在金融市場急劇衰退時期,藝術品和紅酒投資將會像奢侈品投資一樣慘淡,卡薩還是堅持認為紅酒市場核心需求較為穩定。卡薩指出,對投資機構而言,信貸危機使得他們對紅酒市場的投資從觀望變成現實的想法,因為現在他們沒有更多的投資選擇了。
他表示,新興市場國家正在興起的中產階級對紅酒的需求刺激了價格的上漲,「人們都說由於之前價格上漲得太驚人,接下來就只有下跌了。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美國和歐洲對葡萄酒有較固定的需求,即使經濟持續低迷,紅酒還是能比其他資產投資表現更好,況且經濟不會一直低迷下去。」
但專家指出,無論是投資紅酒,或者其他任何一種藝術品或「替代型資產」,包括私募基金和對沖基金,都不能在經濟低迷時期具有絕對的免疫力。
倫敦國際葡萄酒交易所負責人詹姆斯·邁爾斯說:「投資紅酒並非萬能藥,你必須睜大眼睛。在經濟市場長期混亂的局面中,紅酒的價格會下降。但是這一下降不像債券、股票、地產市場那樣萎靡,紅酒的前景看上去仍很強勁。」
像其他「替代型資產」一樣,紅酒投資的風險比其他流動性較小的市場要高。投資於紅酒的基金會也採取了類似的方法以降低風險。
2008年 06月 19日 00:00 香港商報
香港政府於今年2月底宣布撤銷葡萄酒稅,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更揚言要把香港打造成世界級的葡萄酒貿易及集散中心。
曾俊華在預算案中表示,根據業界資料,在日本以外亞洲地區的餐酒消費額未來將會有可觀增長,而增幅最大的地區包括內地、香港、新加坡、韓國及台灣。這個區域的餐酒消費額,目前占全球市場約百分之七,總值約為550億元。政府相信,以本港的優越地理位置、先進運輸物流基建及國際推廣經驗,有利發展與優質餐酒相關的貿易、貯存及集散業務。
背靠祖國進軍內地大市場
倫敦是現時全球優質餐酒的貿易和集散中心,其中有很多業務為本港公司所擁有。曾俊華在其預算案提出:「如果香港積極發展與優質餐酒有關的各類業務,我們在餐酒貿易、貯存和拍賣方面的生意額,可能有高達總值40億元的增長。長遠而言,我們相信也可為那些與餐酒貿易有協同效應的經濟活動,例如飲食服務、旅游、品牌推廣和展銷、餐酒欣賞和教育等,創造更有利的發展條件,并可開創新的職位。」
除倫敦外,鄰近本港的新加坡對葡萄酒貿易亦十分有經驗。零葡萄酒稅后的香港要吸納有質素的葡萄酒貿易公司駐紮無疑較易,但是否就如此能躋身全球性優質餐酒的貿易和集散中心?
香港具備優越地理條件,能輕易把中國與國際連線是毋庸置疑的。「背靠祖國,面向國際」一直是香港引以自豪的地方。我們擁有健全法制及穩定的政治金融環境、中英雙語運用及完善航運交通網絡等等,都是優厚條件。
現時香港及中國內地的總葡萄酒消費共占全亞洲區的六成三。近年中國內地經濟起飛,越來越多人富起來。據估計,中國在四年內將會成為全球第八大葡萄酒市場,到2017年的葡萄酒消耗量更將達五千萬箱,故此各國葡萄酒商均覬覦內地這龐大市埸,而酒商更視香港為進軍中國內地的踏腳石。
撤銷酒稅倉貯回流增優勢
香港除可擔當中介角色外,本身的葡萄酒市場亦發展得十分成熟,在2006年便已消耗了一千四百五十萬公升餐酒。香港不少愛酒之士在未撤銷葡萄酒稅前,會把優質葡萄酒在倫敦貯存,零酒稅后可預期有不少貯貨回流。
葡萄酒的貯存非常重要,亦是葡萄酒貿易的重要一環。本港要成為專業葡萄酒貿易及集散中心,裝備完善的專業貯倉及運輸業務會是一大商機,有志拓展業務的物流業人士應該留意。香港貿發局應考慮成立專業委員會,研究發展專業貯倉及運輸發牌制度,以增加專業性及認受性。
本港餐飲從業員眾多,但受過專業侍酒訓練的侍酒師及侍酒員始終只占非常少數,日后針對本港及大中華區的業內培訓,特別是以華語作溝通橋梁的核准課程尤其重要。
加強教育品酒水準方提高
硬件齊備還須軟件配合,要徹底把整體餐酒文化提昇,始終都是要由消費者主導。英國的品酒文化源遠流長,當地人的品酒水準甚高,亦大可歸功於那里高水準的品酒教育及酒類媒體文章。本港近年也流行上品酒班,減稅后很多愛酒之士都跑到葡萄酒學校修讀課程,相信香港未來葡萄酒教育業務將更蓬勃。現時坊間只有幾家專業酒類學校,為業界及業餘飲家提供多個不同程度的課程;以筆者任教的「國際洋酒中心」為例,我們便為初學者至資深飲家設計了大大小小的品酒導賞班。與此同時,有關的酒評人及撰稿人亦須不斷裝備自己及提高葡萄酒知識,因為現今大部分消費者的知識來源均來自媒體,故此筆者強烈建議香港貿發局為傳媒業界訂立多個專業餐酒教育證書,讓傳媒以最正確無誤的專業態度報道酒類新聞資訊。
香港的展覽業向來做得有聲有色,隨着大中華區葡萄酒貿易增加,香港的國際性酒類展覽業也將更見繁盛。在今年5月底便曾在會展舉行全球數一數二,只招待業內人士的「國際餐酒博覽會」,來自世界不同角落的餐酒從業員匯聚香江,本港酒商及傳媒藉此機會與外地酒商交流。而在今年8月中,香港貿發局將舉行自行籌辦的第一個餐酒展覽,除招待業界外,亦開放與公眾人士,希望葡萄酒文化在本土能普及化。
梁淑意(來源: 香港商報) 編輯: 蓝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