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貝爾納.畢佛(Bernard Pivot)在其著作【戀酒事典】(Dictionnaire amoureux du vin)中說:「法國的葡萄酒產區是一份坡與丘組成的連禱文」。他在一篇文章中讓我們弄清楚,都被我們翻譯成「丘」的「Côtes」和「Coteaux」這兩個法國產區常用字,其間的差異。

為了呼應作者的解釋,這本書的翻譯者尉遲秀特別以「坡」(Côtes)和「丘」(Coteaux),來加以區隔。前者是指一片山坡,多少有點陡,屬於山或丘陵的一部份;而後者說的則是整個山丘,通常不是很高,而且是圓的。

有興趣的飲者們,可以去買一本來閱讀,很值得一讀的。另外【酒書推薦】戀酒事典 Dictionnaire amoureux du vin這篇「芬哥」的推薦文,可以先讀。而我們的好朋友詩人酒窖Lisa的這篇文章「戀酒」(其實篇名應叫:到隔壁王媽媽家吃飯!)中的分享,也很有她的見解。

在波爾多的57個法定產區標示中,也有好幾個這種山谷型產區「波爾多山谷產區」,知名度較不高(遠低於梅鐸的幾個村莊及梭甸、聖艾美濃和玻美侯等產區),由於具有地理上的相似性,近年來已有聯合行銷的情形,在Bordeaux.com的網站上,被歸歸納為「波爾多山谷產區」(Les Côtes de Bordeaux),包含的AOC產區有八個,它們是:Premières Côtes de BordeauxPremières Côtes de BlayeCôtes de BourgCôtes de CastillonBordeaux Côtes de FrancsBlayeSainte-Foy-BordeauxGraves de Vayres。其中,前五個又都有「Côtes」這個字,又可以稱為「波爾多五大山坡」。

 mapCotesBordeaux.jpg

Bordeaux.com的網站上說明,這些產區生產的酒,基本上是紅酒,具有容易區別的強烈風格,而其風格是由有力度的香氣和一個很好的平衡結構所形塑。雖然是由Merlot 所主導,也總混合了包括Cabernet-sauvignon 和偶爾地加上Cabernet Franc。某些谷地產區也生產相相當數量的中等甜度酒和甜酒,而這要歸功於其造成葡萄過熟的特殊的微氣候。這些谷地位於波爾多東部,由流經本區域的Garonne Dordogne河所切割出來陡峭斜坡的山丘和河谷,它們常是向南面或東南面,以使這些斜坡葡萄樹藤有極佳的日照。由於均有相似的黏土-石灰質土壤,這些谷地產區擁有相當優質的製酒風土。山谷產區佔波爾多約14% 葡萄酒產量。

今年,CIVB(法國波爾多葡萄酒行業聯合會Conseil Interprofessionnel du Vin de Bordeaux)舉辦了一場「Côtes de Bordeaux品酒會」,正式向外界介紹新的AOC標示「Côtes de Bordeaux」。在這個新的產區標示下,包括了前述「五大坡」中的四個appellationCôtes de CastillonCôtes de FrancsPremières Côtes de Blaye Premières Côtes de Bordeaux

它的標示原則是:

1.在這四個產區中出產的酒,可以統稱為Côtes de Bordeaux。四個產區的葡萄准許混釀。

2.如果是產自某一單一產區的話,也可以後面加註:BlayeCastillonFrancsCadillac(Premières Côtes de Bordeaux,本區的一個城鎮)說明。

3.這個新標示法原則上是針對國外市場,所以在國內也可以依原產區的名稱來標示。新舊混用的並存情形,是否真的有利於行銷,仍值得觀察。

有意思的是,原本因地理類似性而被歸納在一起的BlayeSainte-Foy-BordeauxGraves de Vayres這三個沒有「Côtes」這個字的產區,未來勢必因沒有加入這個聯合行銷新品牌之列,是否會被進一步更邊緣化?波爾多的產酒,列級酒莊名酒和一般AOC產區酒,本來就差別待遇有如雲泥,越來越M型化發展,面對新世界的崛起,波爾多較不知名產區如何因應,是很頭痛的問題。

另外一個有意思的地方是,「五大坡」中Côtes de Bourg,由於產區內酒莊為強調該產區的獨有性,拒絕參加「Côtes de Bordeaux」新標示的行列,看來他們想要獨立打這一場艱辛的國際葡萄酒大戰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auillactw 的頭像
    pauillactw

    Pauillac玻雅客酒窖.玻璃美酒靜待雅客.台中城市飲者葡萄酒聯盟

    pauillac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